-
李媞:寄身煙水任高歌
清朝嘉慶年間,上??h閔行鎮李氏家族誕生了一位奇女子:李媞。她天資聰穎、慧根深厚,飽讀詩書、詩才高逸,悟性極高又練達老成。
-
杏壇傳奇——清華國學研究院始末
1925年9月9日,清華學校舉行新學年開學典禮。這一年,對“清華”而言是至為關鍵的一年。因為“清華”正經歷著從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向一所真正大學的過渡。在這個方興未艾的過渡期,清華出現了一個既不屬于留美預備班,也不屬于大學部的學術機構——清華國學研究院。
ZUO JIA YIN XIANG
01永遠懷念“老小孩”,我的曹景行老師
曹老師隨即給我布置任務。他說,咱們來比賽,觀察到什么就點評什么,發在朋友圈。電視直播報道向來追求速度,我自認為做得不賴。那晚,我發了近十個朋友圈。但終究還是“輸”給了曹老師。
02沈亞明:悼念陳寅恪長女陳流求
那篇未刊短文寫于2018年,題為《陳流求憶沈仲章》。先曾計劃作為《讀1946年6月12日陳寅恪致沈仲章函》的附文,2019年春編輯已在籌劃刊登。然在同時,是我自己要求先發另一稿件,因而拖下。另一稿件何文?即《陳寅恪自己和至親三代怎么讀“恪”》。
03聶震寧:鄒韜奮先生的閱讀與信仰
韜奮先生在他的自述《經歷》一書中談到自己早年的閱讀。早在南洋公學和圣約翰大學求學時期,他就把《古文辭類纂》《經史百家雜鈔》《王陽明全集》《曾文正全集》和唐宋八大家的各個專集(特別是《韓昌黎全集》),以及《明儒學案》等重要古代經典,都“完整讀過”。
04唐弢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前史發覆
然而,在學科建設發展史上占有突出位置的唐弢版文學史,除去若干親歷者的數篇回憶文章外,能夠回到它的生成語境中去探究各種不同力量參與文學史構造的有歷史深度的專題研究,尚不多見。
新見謝無量題贈佘雪曼詩冊跋
謝無量先生(1884—1964)經歷傳奇,曾任孫中山先生特務秘書,后從事教育和著述,任東南大學、中國公學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任四川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又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
來源:文匯報 | 劉石 2022/03/08
“傳張之洞為猿猴托生”的真相
“吾國人好自詡前身由畜生道轉來,尤喜稱猿猴轉世。宋、明諸筆記所載不具舉,近代如袁才子,即傳前身為點蒼山老猿?!秉S濬作為留學日本并深受西方科學影響的文人,對這一套當然不信。
來源:澎湃新聞 | 呼延云 2022/03/07
夏曉虹:講義、家書與詩文集——新見林紓手稿考釋
這批由林琮保存的文獻價值之高。惟其內容龐雜,諸如文章、詩詞、譯稿、書札、文論、啟事等均在內,既有書稿底本,也有零篇散葉……
來源:《文藝爭鳴》 | 夏曉虹 2022/03/04
高一?。好駠A文學校舊事
“華文學校的棕色樓群,就好像是用直升機突然從加利福尼亞運到北京似的。像其他坐落在這古老的京都散發著現代氣息的學校、旅館和醫院一樣,這座三層大樓,高高地屹立在一群灰色的平房之中?!?
來源:北京晚報 | 高一丁 2022/03/03
傅月庵:老天爺開的那家書店
老天爺開的那家書店是連鎖店,跨越時空,源遠流長。宋元以來,有華人聚居之處便看得到書店蹤跡。偶然緣遇,入店東翻西看,遇到好版本、有趣的書盡管抽拿入懷,老天爺面前鞠個躬,便可帶回家,免付賬!
來源:文匯筆會(微信公眾號) | 傅月庵 2022/03/02
張愛玲、林語堂、王安憶、金宇澄筆下的愚園路
愚園路地處上海中心城區12個歷史風貌區內,位于城市東西中軸線西段,東起靜安寺,西迄中山公園,全長2775米,為上海市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之一,沿途洋樓錯落,弄堂毗連。
來源:《復旦學報》 | 徐錦江 2022/03/01
為白居易作傳,趙瑜寫出唐代文人精神
為古代大文人作傳,對作家要求極高。作家的知識水準和對天道人道認識之深度直接決定作品之程度。深者所見自深,淺者所見必淺,這是毋庸置疑的。
領域:中國作家網 | 畢寶魁 2022/02/28
火車、時刻表與陌生人:晚清民國偵探小說中的現代性想象
火車是晚清時期“舶來”中國的新事物。清光緒二年(1876)吳淞鐵路正式通車,一時間“觀者摩肩夾道,欲買票登車者,麇集云屯,擁擠不開”(陳定山《春申舊聞》)。
來源:《書城》 | 戰玉冰 2022/02/25
“康有為殿試策小掌故一段,足供談助”
“1958年,北京圖書館紀念戊戌變法六十周年,并舉辦展覽。征展品于援師,援師將珍藏的康有為殿試卷、黃遵憲撰《人境廬尺牘》墨跡冊頁和徐繼畬《瀛環考略》二冊原稿本等,交館展出?!?
來源:澎湃新聞 | 宋希於 2022/02/24
“騎毛驢至清華辦公”
1911年4月29日,作為留美預備學校的“清華學堂”在清華園正式開學。后來,清華校慶日即定為公歷每年4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每年的具體日期都隨當年年歷有所變化,并不固定。
來源:北京青年報 | 肖伊緋 2022/02/23
江藍生:我與商務印書館的不解之緣
今年是商務印書館創辦125年之慶,我能以作者的身份撰文表示慶賀之意很感榮幸。我跟商務印書館的緣分不淺。我的外祖父王愷鑾就是商務的作者,所著《鄧析子校注》和《尹文子校注》兩書收入商務印書館1936年出版的“學生國學叢書”。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江藍生 2022/02/22
20世紀詞學十事
20世紀詞學十事,說的是20世紀中國今詞學的十件大事。中國今詞學是與中國古詞學相對應的一個命題。中國詞學以1908年王國維發表《人間詞話》、倡導境界說為界劃分古今。此前為古詞學,此后為今詞學。古詞學一千年,今詞學已過去一百年,一百年之后還是今詞學。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施議對 2022/02/21
?陳子善:插圖如何進入魯迅張愛玲的文學作品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帶來“海派文學作品的插圖”,從魯迅、郁達夫、巴金,到張愛玲直至當代作家,陳子善講述了現代文學如何與視覺文化結合?!杜炫刃侣劇に囆g評論》本期呈現的是講座實錄。
來源:澎湃新聞 | 陳子善/口述;黃松/整理 2022/02/18
?四大名著的生活空間與行為主體
《三國演義》所寫的生活空間,主要有兩個:一是朝廷,一是戰場。所謂朝廷,也就是一個集團,或者說一個權力體系中最高的決策機構,曹操、孫權和劉備辦公的那個地方,就可以叫作朝廷,他們的諸多重要決策,都是在這里做出的。
來源:《名作欣賞》 | ?陳文新 2022/02/17
中國現代文學史料批判的理論與方法
“當代文學研究中的‘史料學轉向’現象聚焦”為題發表了一組筆談文章,提出了一個更響亮的口號:“史料學轉向”。不過,實際上,更宜稱之為“回歸史料學”。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金宏宇 2022/02/16
閑話“湯圓”
湯圓,也被稱作“湯團”,由于煮熟后會浮起,亦被古人稱作“浮圓子”。吃湯圓的習俗古已有之,光是傳說便有不少,以至于明末文學家張岱在《夜航船》中寫道:“周公作湯團”,將湯圓的發明歸功到了距今近三千年的周公身上。
來源:北京青年報 | 善俊 2022/02/15
靈石覓奇:錯版的武俠書,很難找的!
在上海,以前福州路上有過一陣子很多打折書店,還比如瑞金路上的新文化舊書店,政肅路上的復旦舊書店,包括之前寫到過的文廟書市,都因為租金或城市變遷煙消云散。
來源:澎湃新聞 | 陳意心 2022/02/14
兩份致宋慶齡先生的感人至深書信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宋慶齡感到由衷的歡喜,她愉悅地感嘆:“我們現在總算可以自由地呼吸了!”上海解放后,陳毅親自到宋慶齡的住所拜訪,并誠懇地向她咨詢接管上海的建議。
來源:學習時報 |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供稿 2022/02/11
文史漫談 | “女人何故屬男人”
聶紺弩堅信“人類的愚昧不會是永久的”,“未來的女性將不再柔弱,我們的女同胞的受難與死亡也許是最后一次”。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22/03/08文史漫談 | 側近政治與精神閹寺
沈從文先生有意提醒我們,精神閹寺并沒有隨著古典的終結長久緘默,它的間歇性發覆要求人類對避免成為文明的齒輪保持警醒。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22/02/25重讀《阿Q正傳》:原型新定位
今年是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發表100年的日子。百年來關于阿Q這一形象的原型,即阿Q的身份定位,一直存在爭議,至今未能停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評價》 | 俞兆平 2022/01/27重讀《野草》:意義的黑洞
1923年7月,周氏兄弟失和。8月,魯迅《吶喊》初版。9月,周作人《自己的園地》初版。這一系列事件,既是他們從1918年起始的“思想革命”時期的落幕,也是兄弟合作的徹底結束,從此參商永隔。
來源:《學術月刊》 | 王風2022/01/24